6 - 穩定和三摩地
1994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於瑞士 威吉斯
當地球振動幾秒鍾,你知道會有多少災難發生。你能生存在這顆星球,因為地球是穩定的。地球偶爾的搖動,它就會把你從你所在的地方丟離開。只要幾秒,就足以將你的生活帶來很多天的停滯不前。只要有一場大自然的災害,像洪水、大雨、酷熱出現,就會擾亂生活。你能和平的過活,是因為大自然是處於和平、穩定、不與你開玩笑。
多年以前,在報紙上曾刊登出一則新聞,在撒哈拉沙漠的夏季中旬降大雪,你們大多數人可能都有看到,在撒哈拉沙漠下大雪。同年,你們可能也都讀到這則新聞,在英國冬天的日子卻經歷少見的酷熱,在冬季天氣卻如此的酷熱,那是以前從來不曾聽說,而在本世紀第一次的現象。
大自然偶爾才振動一次,但是你的感官覺知卻每天在搖晃。當感官不是穩定的時候,它就無法看到或容納內在的神,它就會擾亂你內在的祥和。就像大自然一樣,當它是穩定的時候就會有和平,而當你的感官是穩定的時候,也會有和平。靜心能發生,唯有當大自然與感官是處於和諧的時候。你的眼神是穩定的,如果你的眼睛到處搜尋,心智就無法處在靜心的狀態裡。這是你可以觀察的一件事,當你坐下來靜心的時候,你的眼睛是穩定的嗎?你的呼吸是穩定的嗎?生命能量(prana)是平順正常或雜亂無章?當你的感官是穩定的時候,你的靈魂也變得和平,你的生命,你內在的靈性也變得穩定。
我們的感官何時會被搖晃?當感官將本我中的快樂視為源自外在的對象時。感官是一座中間的橋樑,一邊是外在感官對象而另一邊是本我。當感官認為我所獲得的快樂是來自於外在事物或更多的享樂將來自外在事物時,感官就會是搖晃的。即使感官只是幾分鐘的搖晃,它們也會變得疲倦而無法去享受或察覺到快樂,經驗到快樂。你了解到我說的嗎?
最近我到過在印度的一所盲人學校,學校裡大約有175個眼盲的孩子,他們唱了一個半小時的巴將(bhajan),我們之中有許多人也有去,我們共乘了兩輛公共汽車。他們唱巴將的方式是如此地全心全意,真是令人讚嘆。我們的虔信者說他們從未經歷過一個像這樣極具威力的唱場。因為沒有分心,他們不會到處看,就好像他們正從一個非常深沉的靜心狀態在唱歌。他們全部的生命就在巴將裡,在那些歌裡。你們這裡有人參加嗎?有人嗎?他們能夠這樣是因為眼睛是穩定的,眼睛不會到處移動。
這一雙眼睛,你認為能夠引導你、為你帶來光明的眼睛,同樣也讓你搖晃,為你帶來黑暗,因為眼睛帶來了所有的誘惑。想像說這個更好,那個更棒,那一定更美麗,那一定是偉大的。如果沒有眼睛,心智將會更和平。使你不能穩定在本我裡的最大要素就是眼睛。魔鬼不必誘導你,你的眼睛就已經足夠了。有人說:“上帝不給我任何誘惑,我也會找到我自己的誘惑。”眼睛找到它自己的誘惑。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耳朵。你看,有時候人們打開收音機,然後每5 分鐘就持續的轉動頻道。我知道有一個人,他在電視傳到印度之前就在聽收音機,他從來不讓人們完全的聽完一首歌或者一個節目,沒幾秒他就轉換頻道。他很好奇,在其它頻道可能有什麼東西在那裡的。幾分鐘內他會一再地更換頻道,一再的轉動它,所有的時間都被用在轉換頻道上,從這裡聽一點,從那裡聽一點。或許有一首更好的歌在另一個電台播出,他將轉換頻道。實在讓人感到非常奇怪,但那也就是心智運作的方式。相同的對某些人的嗅覺也是如此,他們用這瓶香水然後再用另一瓶,又另一瓶香水。或者味覺或者觸覺都一樣。
當感官變得穩定時,那麼在你內在搖晃的生命能量也變得整齊有條理。你可能注意到當你做呼吸法(pranayam)的時候,你可以體驗到你的生命能量(prana)是如何從搖晃變得穩定。每當你感到不是那麼滿意,不是很好,情緒低落,不開心,害怕,懼怕在你內在的時候,去觀察體內能量的流動,除了能量晃動之外沒有別的。然而三摩地即是生命能量處在穩定的狀態。現在,不要因為生命能量正在搖晃而擔心。“噢!能量正在搖晃,能量正在振動”,不要隨著能量搖晃。只要知道它,觀察它,和它在一起,在很短的時間內,能量就會變得穩定,它就會歸於核心,而且那會將你帶到一個完全空空洞洞的空間。
Patanjali在這句金言說,你變成像一顆水晶。水晶雖然存在,但它仍然讓光完全的穿透。雖然你以一個身體的形式存在,但是在三摩地的狀態裡,你就根本不存在那裡;換句話說,你可以說你好像不存在的活著,這就是三摩地。當你與本我同在時,你便全然的與本我在一起,你是穩定、至福和喜悅的;而當你和感官在一起時,你便全然的活在感官之中,當你和感官覺知的對象在一起時,你就變成了那個對象,如何做到呢?就像一顆水晶一樣,在一顆水晶後面,你放射任何色光,水晶將沒有任何阻礙地呈現那個色彩和光。同樣的方式,當你看著山,你就和山變成一體,那就是三摩地。
在這裡,Patanjali 描述說有兩種類型的三摩地。 一種是你在活動間經驗到的,稱作Sabija Samadhi。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你可能就已經做過,你注意過一個小孩嗎?他的眼睛不會到處飄來飄去,它非常穩定。一個小孩會注視東西時,在他的眼睛裡有一種深度,它顯示出小孩的靈魂,那是一個多麼穩固和穩定的靈魂。眼睛是一扇窗,讓你看見外在的世界也讓世界看見你的靈魂,看它到底有多穩定。如果某人太有野心或者太貪婪,他的眼睛將顯示出他的一切,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如此的自私,如此的貪婪,如此的有野心。一個人如果是很善良和慈悲,眼睛也將反映出那種特質。眼睛即包括著臉,感官,行為和一切。不只生理上的眼睛,包括你的外表,你的步態,你的行為,你的話語,你的整個生活都反映出你內在深處的本貌。這是感官的職責,它讓你認識這世界,也讓這世界認識你。當我們精練這個內在,讓它空空洞洞,空空洞洞,它就會像一顆水晶一樣,在你內在裡的靈魂就反映出神性,反映出上帝。在你內在裡的感官就反映出那個靈魂,那個在你內在裡的神的身分。
然後你看著花,你就不僅是看到花,你還會觸動到它、感覺到和聽到花的聲音,你所有的感官就變得活躍起來。就像水晶一樣反射出你內在裡的本我(purusa),你內在的生命,你的感官和感官的對象,三者反映出一個神性,這就是Sabija 三摩地,你了解到我所說的嗎?你看山,山使你想起本我,你的意識。你看一朵花,花使你想起你的意識。看太陽,月亮,水,只是注視著水,注視著海洋,波浪,它們都讓你體悟到那未顯露的、無形的能量、本我,藉由那專注過程,所有這些全都會出現。就在那一片刻,三摩地就會發生在你身上,你就在三摩地裡。你正看著落日,然後你就處在三摩地,因為心智是穩定的,感官是穩定的。穩定就是莊嚴,穩定就是力量,穩定就是不動心。
你可以做這個實驗,你只要一些片刻的時間保持你的身體穩定並且保持你的眼睛穩定,你將幾乎立即看見心智也將變得穩定,靜止,心智將變的靜止,呼吸也將變的平靜。這時候時間是停止的,死亡是停止的,不朽開始了。在時間把你吞噬掉之前,地球把你吞噬掉之前,你先醒過了,你吞掉時間。那就是三摩地。你了解了嗎?三摩地是一種狀態,在那裡你感覺到你能像這樣停留百萬年。三摩地是心智凍結的一種狀態,就像你將蔬菜或水果放進冰櫃裡冷藏一樣,它們將永保新鮮。三摩地是你生活中的冷凍櫃,長保年輕的祕密,熱忱湧現的祕密,生命再新的祕密。三摩地就是穩定。
但我們對三摩地卻存著完全錯誤的理解與觀念,認為三摩地就是將自己埋在土裡,沒有氣息,瘦成皮包骨而且全身沾滿灰塵,關於三摩地的奇怪想法。嗯…每一次感官的經驗,例如你所看見的都變得非常明亮,非常鮮豔,完整,觀察敏銳。你知道嗎,通常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感覺到在擴張。當你愉快時,你觀察到是什麼樣的感覺嗎?當你愉快時,會發生什麼事?當我們愉快時,我們感覺到被擴張,你感到膨脹再膨脹,在你裡面的某些東西正在擴張,你感覺不到身體,而只是感覺到擴張。當你悲哀、非常緊張、傷心時,會發生什麼事?收縮,緊繃,下沉,不是嗎?此外當我們感到被擴張時,覺知在擴張時,我們卻會有睡覺的傾向;而且當我們想要擁有敏銳的覺知時,我們似乎就會更繃緊,無法放鬆。你看,如果你必須穿一條針線,它真的需要很好的警覺性,不是嗎?半睡或想睡的人,或是醉漢,是無法做那件事的。如果他們必須串起一些非常小的珍珠,他們是做不來的,你了解我說什麼嗎?
為了做某些非常微小的事情,你需要敏銳的覺知。有很多人做著一些很技巧性的工作,如編織,把那些極小的珍珠織成首飾,他們做那些工作需要有非常敏銳的覺知。有些人能在一顆米上雕刻,在一顆非常小的米上完成那些精巧的工作。當覺知是擴張的同時,就失去了敏銳,然而敏銳的時候,卻不能放鬆,就沒有覺知的擴張。而結合這兩種覺知,你是全然的放鬆、愉快、擴張,而且同時你是有敏銳的覺知,敏銳的理解力,那就是Sabija三摩地。你的感官變得如此清楚,它能察覺得更精確,了解得更深入,思考的更周延,聽得更正確。
你知道世上95%的人他們並沒有正確地聽,你告訴人們某些事情然後要他們重複,你可以與他們打賭,他們將無法重複相同的事情,如果你對他們談15分鐘然後要他們重複你在15分鐘內說了什麼,他們幾乎最多只能重複你說的15秒或一分鐘,其它所有14分鐘你已經講的話,就像消逝在風中,人們並沒有聽到它。很多人在上了4-5次初級課程之後,他們會說在第一次上課時沒講,老師可能有這種經驗。“我不記得我以前已經做這個。”視覺也有同樣的問題,人們不曾用心看東西,我們有很多這樣的實例,我們能做很多實驗來證明這個人們沒能看見所看事情原本的面貌。
我們對人感覺遲鈍,這是另一件事情,因為我們沒能清楚看見,我們沒能正確聽到,所以我們對人們的感受全然地感覺遲鈍。三摩地是對別人的感受非常靈敏。當你變得靈敏時,當你所有的感官覺知變得靈敏時,這個世界,這個大自然對你也變得靈敏,大自然會聽你的。這要怎樣才能發生?條件是什麼?經文提到Kesina vrtter,當我們之前已經提過的所有這5種感官活動,這些(vrtter)活動都被抑制時,征服了這些活動就能發生。
kesina vrtter abhijatasya-iva maner grahitir-grahana-grahyesu tatsha tad anjanata samapatti 1.41
那個意識,感官的對象和所使用的感官,這三者全都處於和諧之中,那就是三摩地。你了解這點了嗎?誰在看呢?心智,本我在看,他處於和諧之中,感官處於和諧之中。眼睛是你用來看的工具,耳朵是你用來聽聲音的工具,因此你的耳朵、聲音和聲音的來處,全部這3項連結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全部將變得越來越一清二楚,何時候能發生這種情況?當你的心智不再持續地徘徊在遺憾、憤怒、期待、睡覺、求證、所有五種感官覺知的活動、錯誤的知識、幻想和記憶。
你知道,當你看一座山時,你不會只是在看山“噢!這是一座美麗的山。”心智馬上會說,“噢!這是美麗的。”然後它不會停在那裡,它是美麗的,“這看起來像在加拿大或這看起來像是喜瑪拉雅山。”立刻某些東西會被增加進來。所以你不是如實的看著它們,而是透過記憶,透過比較在看它們,那不是三摩地。
在印度有一個很老的故事,一位國王聽說有一個人在沙漠中開闢了一處向日葵花園,美麗的向日葵花園。Rajastan省全部是沙漠,而在那個沙漠之中,有一個人辛苦的培植了一處美麗的向日葵花園,因此國王聽到這件事。每一個人都告訴國王說,它非常美麗,你應該去看看,於是他決定去那裡。當他去到那裡時,他只看見一朵花。那個培植向日葵的人除去所有其它的花,只保留下一朵。國王納悶的說:“但是我聽到許多關於你的花園的事情。”那個人說:“這個就是為你培植的花,當有很多花時,你就會比較,為了使你更容易看到花的美麗,我除去其它一切的東西。”你精於計算的心智很容易就會開始比較說,它好大,那個更大,這朵很好,這朵很綻放,那朵沒有開花… 如果只有一朵花在那裡,心智它就沒有選擇。grahitir grahana grahyesu,grahitir那個在接收?接收什麼?心智,靈魂在接收情景,接收聲音,接收味道,接收記憶,而且透過靈魂,感官和對象三者處於和諧不晃動的穩定狀態,那就是samapatti。
tatra sabda artha gnana vikalpaih samkirna savitarka samapatti 1.42
雖然你忙於感官的活動,但是卻沒有狂燥(feverishness),是穩定的。你了解我說什麼嗎?你在吃東西,你非常仔細的品嘗每一口,然後讓它優雅的滑過你的喉嚨。若不是這樣,你只是在將食物填塞到你的肚子,它看起來就像在逃難。你越是焦慮,越是緊張,越是不穩定,你吃東西就越快,你注意到這個了嗎?那不是三摩地。認真仔細的吃東西,40%到60%的食物在嘴裡的唾液中消化。竟管處在感官的活動中也不失去內在的穩定。
然後他還繼續解釋一些非常細微的感官覺知的改變。好,你正在經驗某些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心智也對它產生了一些認知活動。“噢!這是這個,我正在吃的是蘋果,我正在看的是玫瑰,我正與某某人在一起。”頭腦裡仍然有些與過去和將來的認知活動,存在著一種細微的討論或覺察,他稱這個為savitarka,有一些辯論,一些想法仍然在那裡繼續著,但並不會擾亂到那個和諧的狀態。有某些想法,它們不擾亂你的和諧,而某些想法卻會讓你失去平衡。某些想法能幫助你,提升你達到意識穩定、平靜的狀態,這被稱為Savitarka 三摩地。在這種狀態,還有一些想法或討論或爭辯存在,實際上這不是爭辯,而是一個討論,不論你怎麼稱呼它都沒關係。
smrti-parisuddhau-sva-rupa sunya-iva-artha mantra nirbhasa nirvitarka 1.43
然後有另一種類型的三摩地,在那裡你除了知道你在之外,其它你完全不知道,就是這樣。這是眼睛閉上的靜心。當你眼睛閉起來,你只知道你在,但是你不知道你在那裡,你是什麼,你是誰,就好像你根本不在那裡一樣。除了有一種abhaas,一種你在的感覺之外,不再有其它。他稱這種為Nirvitarka三摩地。
接著,他說還有其他更精細的三摩地類型。
nirvicara vaisaraolye adhyatma prasada 1.47
越來越多心智無思想狀態的經驗,adhyatma prasada帶出生命中神性的恩典。靈魂的恩典獲得彰顯。伴隨越來越多的空空洞洞的狀態,靈性的覺醒,靈性的綻放將會發生。Nirvicara vaisaraolye熟練於空空洞洞之後,adhyatma prasada 生命最內在的恩典就會湧現,開展。
Rtam-bhara tatra prajna 1.48
那種意識擁有一種特殊的知識,Rtam-bhara直覺的知識,這種知識是完美的,超越時間的,它是穩定的,善意的,Rtam-bhara充滿真理的,意識的真理狀態,那就是Rtam-bhara tatra prajna。
sruta-anumana prajnabhyam-anya visaya visesa arthatva 1.49
這不同於你已經聽到或者猜測的。這種來自你最深處的生命的知識,它不同於你讀到的,你聽到的或透過你的智力所臆測的,Sruta-anumana prajnabhyam-anya visaya visesa arthatva 這是非常不同凡響的。
taj-jah samskaro-nya-samskara prati bhandhi 1.50
那種意識狀態的印象能夠擦掉心智裡所有其它沒有用的印象,對生命是不需要的印象。在某種程度上,這會一直發生在你身上,可能是5%或10%,15%,20%,50%,80%。當你開始第一次靜坐,你會發現它擦掉過去的某些東西,而當你更深入,更空空洞洞,你感覺到一個全新的人,不同的人。很多人說出這種感覺到完全不同的經驗和改變,我不再是以前的人。發生了什麼事?它除去,擦掉其它老舊的印象(samskaras),在心智裡的印象。它使你變成新的,一再的更新你。你常這樣的經驗,當你回憶起過去時,你發現你已不再是同一個人,那不再是你。就好像你不再與那些事件和那個做那些工作的人有任何關聯,你們之中有多少人有這樣子的感受?無論你15,20 年以前做什麼,現在你回想,你可能會納悶說我是這樣的一個人嗎,我不是這樣,其他的人才會這樣。為什麼?因為純淨意識的印象 (samskara) 為你擦掉那些過去的事情,並且每一天都為你重新塑造出一個新的人。噢…這是純淨的知識。如果某人以過去你所做過的某些事情來認定你,對這些人你只需要一笑置之,因為你現在已經不再是相同的人了,回首過去那就像是別人做的。你們曾聽過佛陀的故事嗎?我以前已經說過。
佛陀在一次集會中,有一個男士出現,非常憤怒的男士,他認為佛陀正在做錯誤的事情,祂帶走所有的人,而且現在每一個人都在靜坐。人們是平靜和安詳的,而他是一個煩燥不安的生意人,他發現他的孩子跟隨著佛陀,坐在他身旁而且每天靜坐二個小時。他認為如果他的孩子從事生意,他們就能賺更多的錢,他們生意就能做的更好。而且花2個小時坐著閉上眼睛和某人在一起,他們能得到什麼?因此,這位家庭的父親非常生氣,他說我要教訓這個出家人。因此,他帶著狂怒而來,然後看到佛陀,他直接走到佛陀面前,因為他是在那個地區裡一個非常著名的生意人,當他一接近佛陀,他其它全部的思想都消失了,但是憤怒仍然在那裡,他顫抖著,所以他講不出話,沒有一句話能從他嘴巴裡講出來,但他在佛陀的臉上打了一巴掌,然而佛陀只是微笑著,在祂周遭的弟子們,他們心裡都很忿怒,非常的生氣,但是他們卻不能爆發出來,因為佛陀在那裡。因此,每個人都緊閉著雙唇,握緊拳頭,大家心裡都想著,你怎麼敢做這種事!然而他們卻不能說什麼。在他打了一巴掌之後,這個人再也無法停留。過一會兒,他認為如果他再停留,他將會爆炸,因此他快速的離去,跑開。但是佛陀沒有回應或說任何話,而且只是微笑著。
這個人整晚都不能睡,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碰到,當他在別人臉上打一巴掌時,這人卻只是微笑著。那個人無法入睡,他的整個身體經歷了巨大的轉變,他顫抖著,震驚著,他宛如經歷了一次大地震,整個世界都上下顛倒。第二天他來到佛陀的跟前並跪了下來,“請原諒我,我不知道我在做什麼。”佛陀說,“我不能原諒你。”所有的弟子全都深感震驚,佛陀是如此的慈悲,他總是原諒每一個人,他說他不能原諒你,實在是不可能。因為每一個人都處在震驚狀態,因此佛陀必須再次解釋。他說,“為什麼,你並沒做任何事情,我要怎樣原諒你,你做了什麼嗎?你做錯了什麼嗎?”那個人說“不是這樣的,昨天我在你臉上打了一巴掌,我就是那個人。”佛陀說“噢!昨天被你打一巴掌的那個人現在不在這裡,如果我碰到那個被你打一巴掌的人,我會請他原諒你。因此在這裡的你,你是完美的,你沒有做錯任何的事情。”那就是慈悲。
慈悲並不是說,噢,讓某人變成一個罪犯,然後說,好吧,我原諒你,那不是慈悲。你的寬恕應該是讓被原諒的人甚至不知道你正原諒他們,他們甚至不會感到罪惡感,那才是寬恕的正確方式。如果你讓對方對自己的錯誤感到罪惡感,那麼你並沒原諒他們,那個罪惡感本身就足以是一種懲罰。罪惡感就足以將你吃掉,吞下你。知識把你從內疚中帶離,將你放在一個臺座讓你完全看不到這世界。這裡所謂的世界,並不是你看不到這個花花世界,而是你看不到所有這些小心智的繁雜與喋喋不休,它們看起來全部都毫無意義。
tasya-api nirodhe saiva nirodhan-nirbijah samadhi 1.51
另一種三摩地是甚至連一些印象的感覺也不在那裡。
這是沒有止境的,他敘述了許多不同覺知的狀態,三摩地的類型。靈修的道路是漫長的,而每一步本身都是完整的。靈性修持不是為了未來的某個目標而做,目標是在每一個當下,然而道路是漫長的。你了解了嗎?道路非常長,然而目標卻在每個當下。你在哪裡,目標就在那裡,而且要有耐心。它不是急迫的認為我今天就一定要進入三摩地。它應該充滿熱忱,擁有熱情和耐心。你了解到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嗎?那些非常熱忱的人他們沒有耐心,而有耐心的人卻非常閒散,沒有活力。“好吧,我們會做,或許是下輩子吧”。其他的人卻是煩燥不安,他們現在就想要它。你了解這個了嗎?在每一個階段你都會看見有人不是在這個極端就是在另一個極端。
你看,就像睡覺,你不能馬上睡著一樣,想匆忙的睡覺是不可能的事,你不能說,我沒時間了,我要趕快睡著然後馬上去做事。好吧!努力快一點睡,10 分鐘的短暫休息,快!趕快!那是不可能。你了解了嗎?相同的情況,在匆忙中你就無法記憶。好吧!記起來,快,快,快!想在倉促的把它記起來,就會延遲記憶,當你想要記得某些東西時,你越倉促,越著急想要去記它,你就必須花更長的時間才能記得,不是嗎?睡覺也一樣,靜心也一樣。你不能說我想要能迅速的靜心,我沒有時間,我必須要快速的靜心,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這條靈修道路是一條中道,黃金的道路。在這條路上,你是熱忱的,你走的很急卻同時是有耐心的。你有耐心同時你不閒散,你沒有延遲事情。你知道經常當人必須去做什麼好事,某些自我成長的事時,他們會說“如果這是神的旨意,我就會做它。如果神要我這樣做,這事就會自然發生。”當涉及一個人的靈性練習和發展時,他們把它留給神。但是如果他們必須在世界上做某些事情,某些事情他們必須去做,他們不說神的旨意,他們說,我將變成什麼,我將蓋一間房子。如果神願意,我將會有一種關係,這些事你就不會理會神。你尋找人際關係,你尋找房子,你尋找職務,你尋找金錢,為那些事你會百分百的投入。但是,為你的靈性成長做某些事情,你卻說只要神願意,我就會去做。很多人那樣說,至少在印度。我認為在每一個地方都一樣,不是嗎?只要上帝願意,那我就去做。它應該是反過來才對。所以耐心、活力和熱情是生命的金科玉律。第一章到這裡結束。 Jai Guru Dev..
現在幾點? 10.30pm﹗
Jai Jai Radha Ramana Hari Bol
Jai Jai Radha Ramana Hari Bol
留言列表